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分)
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 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划线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 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____ 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孰视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捕蛇者说》) |
B.又弗如远甚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C.欲有求于我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
D.暮寝而思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相同?
A.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D.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写邹忌两次“视”有什么用意?
邹忌的行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 此为何若人②私我也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荆之地方五千里孰视之 |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C.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 |
D.胡不见我于王皆以美于徐公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两篇选文都充分体现了劝说艺术。墨子使用的是方法,陷楚王于自相矛盾境地;邹忌使用的是的方法,将自己妻妾客人皆怀私心美言于己,与齐王宫妇大臣国人莫不私心蒙蔽于他作比,从而达到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的目的。墨子和邹忌都使“王曰:‘善’”,由此,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前人之述备矣()(2)云归而岩穴暝()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山间之四时也 |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衣食所安⑵公与之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⑵彼竭我盈,故克之。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