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 此为何若人 ②私我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荆之地方五千里孰视之 |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C.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 |
D.胡不见我于王皆以美于徐公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两篇选文都充分体现了劝说艺术。墨子使用的是 方法,陷楚王于自相矛盾境地;邹忌使用的是 的方法,将自己妻妾客人皆怀私心美言于己,与齐王宫妇大臣国人莫不私心蒙蔽于他作比,从而达到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的目的。墨子和邹忌都使“王曰:‘善’”,由此,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见曦月()(2)属引凄异()
(3)林寒涧肃()(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等都是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请你从文中找出“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两个依据(先写出原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阅读《论语》,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知:___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_______________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B.温故而知新故时有物外之趣 |
C.其恕乎蹲其身,使与台齐 |
D.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学苏勤奋每天都在很努力学习,她的父母也怕孩子落后,给她报了新东方英语班、龙文语文班、卓越数学班、精锐政治班……勤奋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可成绩却依然一般般。请你联系《论语》中的句子,给出有助于她提高的建议。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
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鞭数十(2)驱之别院
(3)项为之强(4)传不习乎翻译下列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劳形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2)是亦不可以已乎
(3)然则何时而乐耶(4)微斯人,吾谁与归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不超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