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请完成:
(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令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明朝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
发表,2009年3月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请回答:

(1)上面所示两位人物谁是明朝的建立者?写出姓名!
(2)明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专制统治?
(3)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学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最突出的
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80万人,南宋人口8060万人。
材料二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南方诸路垦田数为3.1848亿亩,北方诸路垦田数为1.43175亿亩,南北之比为69﹕31。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北宋时期我国人口和新垦田亩的分布状况。
(2)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材料一、二这种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初年,由于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现象。)《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大意是:到了贞观四年,一斗米只值四五钱,价格大大下降,出门不锁门几个月都没有事,牛马遍布田野,人们出行几千里都不缺粮食,民众增多,物资充裕,四周少数民族归降依附的有120多万。这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人只有29人,号称天下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指出,“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请说出一条他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位皇帝的政绩有哪些表现?
(3)请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他。

观察下图后作答

(1)分别将正确字母填入对应方框内。(2分)
A、西藏 B、新疆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A、B两处的历史传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⑴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在地方设三司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探究二经济篇
⑶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时出现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典型生产工具一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探究三科技文化篇

⑷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唐代和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1分)
探究四感悟篇
⑸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