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消灭敌人
损失
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日军
伪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
人民军队的发展
解放人口
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
130多万人
118万人
3500万人
5620亿美元
130多万人
1亿多人
1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新华社东京(2005年)5月28日电: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26日在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院会议上发表谬论,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进行单方面审判的”,公然否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结果,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
请完成: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2)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什么能够最终取得胜利?
(3)材料一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4)请你联系材料二,简单谈谈中日两国人民应如何珍惜现在的友好关系,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明治政府的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推动这一改革的沙皇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日本新领导人为了“增强民族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治政府的结论后来使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世界是多元化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相互交流与影响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大使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而今,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
材料二: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 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
——伏尔泰
材料三:在前工业社会,由于交通工具落后、旅行困难,欧洲航海家、商人和传教士所涉足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商站和河口,亚、非、美各大洲的腹地对欧洲人来说,还罕为人知,至于大洋洲,直到17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
——《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大使”所指何人?当时开辟的丝绸之路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新的创举”所指何事?该事件对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交通工具落后”的面貌因什么事件开始改变?请举一例说明。

自古至今,东西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并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这种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也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777年的《邦联条例》是为管理新的美利坚合众国而准备的第一份文件,它允许中央政府对纯国家事务有管辖权,而将其他所有事务交给各州管理。这一安排并没有给国家政府控制诸州的足够权力,这一缺点在1785至1787年的大萧条时期变得尤其明显。面对当时的困境,联邦政府发现自身几乎束手无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了何种政治制度?汉武帝时在思想方面是如何加强这种制度的?
(2)材料二中“一种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何种政体?该政体通过哪一法律文献得以确立?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生的美国是通过哪一文件解决材料三中所面临的“几乎束手无策”的困境?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启示?(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二

材料三图1: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2: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幅图展示的是世界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非洲和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印第安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3分)
材料四 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
------------《拿破仑时代》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的哪些措施“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

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国家。”
-----------《理性之剑----重读伏尔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这场运动的影响有哪些?他所推崇的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他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没有因为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现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主张所颁布的法律文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