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乡,
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写出第二节押韵的字:
诗中的“我”是一位 ,这首诗描绘了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 的感情以及为了故乡 的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家乡,想想怎样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试着把歌词改一改,完成下面填空。
在那 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
无论 ,总是把你 。
啊,故乡, 的地方,无论 ,总是把你 。
【古诗阅读】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的环境特点。
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古诗阅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的景象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6分)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诗歌中“沉沉”和“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试赏析“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凉”字的妙处。(3分)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