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说说中国由此产生的反应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 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
目的 |
措施 |
理财 |
富国 |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
整军 |
强兵 |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
取士 |
选才 |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
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状况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70年代 |
|
美国 |
3.4% |
5.1% |
3.1% |
日本 |
16.7% |
13.6% |
4.6% |
西德 |
9.5% |
5.4% |
2.2% |
法国 |
5.7% |
5.4% |
2.9% |
英国 |
3.3% |
2.8% |
1.7% |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
1937 |
1950 |
1960 |
1971 |
1972 |
资本主义世界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美国 |
46.4 |
48.5 |
31.2 |
9.7 |
7.6 |
日本 |
6.1 |
1.3 |
3.2 |
12.4 |
12.3 |
西欧共同体各国 |
- |
- |
26.5 |
30 |
29.6 |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所选辑》
(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趋势如何?
(2)从黄金储备的情况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
阅读某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论文(节选),回答问题。(共14分)
174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期,西方诸国则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的迅速发展,与18 世纪时的欧洲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势必引起中国与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这场中英战争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一场“鸦片战争”,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这场战争最终以船坚炮利的英军获胜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1)找出文中四处史实错误,并加以改正。
(2)找出文中一处逻辑性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找出文中一处错误的观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