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阅读下列胡锦涛所作十八大报告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1)材料中“九十多年来”具体指的是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哪一重大事件以来?这一事件的发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在20世纪,我们党先后形成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请按照提示,完成下表:
党的中央 领导集体 |
标志形成的会议 |
核心人物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 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的理论成果 |
第一代 |
|
|
毛泽东思想 |
第二代 |
|
邓小平 |
|
第三代 |
中共十四大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胡锦涛在报告中说: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请探究该观点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4)据材料二,“一国两制”还有待解决哪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者及其准确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图一、图二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对外开放特点,请说出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请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2)请答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出现的唐朝盛世局面?(1分)
第二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4)请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表现?请试举一例(1分)
第三 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5)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我国人民什么精神?(1分)
(6)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管辖,在新疆和西藏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
(7)“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
时空穿梭机。 重拾民族统一之梦 (5分)
(1)你来到隋朝看到很多读书人到京城参加考试,希望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原来, 制早在隋朝就已经确立。 |
(2)你到了大都,了解了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便于管理,在地方实行了 制度。 |
(3)你来到 朝的都城南京,听说丞相胡惟庸被太祖皇帝诛杀,丞相的政务分给了六部来管,从此就没有丞相了。 |
(4)1684年,作为康熙皇帝的钦差大臣,你来到____省的总督衙门宣读了设置台湾府的诏书。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5)你在京城听说,雍正皇帝设立了 __,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这个机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历史体验:小张等同学准备编排一个反映18世纪中国某城市各阶层人物的历史舞台剧,他们设计了若干个不同职业或身份的人,又考虑每个演员都要用书作为小道具,小孙找来了①《窦娥冤》②《天工开物》③《本草纲目》④《唐诗三百首》四本书。你能帮助他们将上述四本书分给下列演员吗?( )
(1)剧中的赵二是一个戏曲演员,总是痴迷古代的戏曲剧目。你分派给他 。
(2)剧中的张三是个孝子,总念叨着要给多病的父亲采药治病。你分派给他 。
(3)剧中还有一个外国人,总是神秘兮兮地找人打听说要买宋应星的书,最后他竟然买到了。你分派给他 。
(4) 剧中的王五特别喜欢杜甫,见人就讲杜甫的诗作。你分派给他 。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④③①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今天,国人提出复兴中华,就是要像唐朝那样傲然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1)材料中的“治世”、“盛世”局面分别指的是什么?简要分析“治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2)据材料二,概况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论证以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