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带来灾难】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称“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30年,英、德、美三国在煤、钢、铁方面情况统计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单 位 |
||||
项目 国家 |
煤 |
钢 |
铁 |
煤 |
钢 |
铁 |
|
英国 |
112 |
5.97 |
0.22 |
288.8 |
9.10 |
4.98 |
百 万 吨 |
德国 |
30.0 |
1.39 |
0.17 |
149.8 |
8.52 |
6.65 |
|
美国 |
36.7 |
1.69 |
0.07 |
244.7 |
14.01 |
10.36 |
材料二:各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国家 年代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1870年 |
32% |
23% |
13% |
10% |
19世纪80年代 |
18% |
31% |
16% |
7% |
材料三:英国在1870年和1913年在世界经济中的对比
1870年 |
1913年 |
|
英国在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 |
31.8% |
14% |
英国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
22% |
15% |
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占的比重 |
25.6% |
37% |
英国在海外的投资额 |
14亿英镑 |
40亿英镑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表明英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4)上述材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什么规律?并分析它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问答问题:
材料一:毛纺织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农业雇工工资的相对低廉使得乡绅等人乐于采取雇人放牧的圈经营方式。……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巨大的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圈地后的耕地和牧场受到人们精心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摘自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材料二:1793年6月,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接着又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以按人口分配给农民。7月,又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们普遍同意英国约从1688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段时间是大土地所有者集团的黄金时间。……毫无疑问,这些大的农业集团通过高利润、低成本而获得大部分增长收益。 ——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处置土地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采取的措施对法国的工业革命起了怎样的作用?原因何在?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其结果。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邓小平1983年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这个构想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2)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对台方针?
材料一: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2)材料二中,小岗村19户农民的什么做法,在当时全国引起极大争议?
(3)党和国家在小岗村农民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4)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5)“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情?
(6)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式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1958年9月9日《河南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那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那一运动?
(3)材料三中的“水稻亩产四万八”真实吗?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哪一错误?
(4)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