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 B.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
C.从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 D.罗马帝国曾扩展到英国版图 |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 | B.人文主义精神 | C.自由公正意识 | D.天赋人权思想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
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B.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
C.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
D.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