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010 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会议最后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1)请用国家机关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是什么国家机关?
(2)请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并接受审议?
2009年3-11月,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投资投机性购房泛滥等问题。有专家指出,高企的房价已成为人们的心病,也为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一旦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有可能迫使银行紧缩信贷,削弱经济活动,阻碍经济复苏。针对上述情况,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时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这必将对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起到积极作用。
请运用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回答: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必要性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我国农村的现实发展和农民的迫切愿望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在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各种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的标准,2010年开始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二 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的劳动力素质、设施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滞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明显过大,多数地方的农民不知道测土配方施肥;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
(1)扩大农村有效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材料一中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是如何起到扩大农村有效需求作用的?
(2)材料一中我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求做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统一?
(19分)材料一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1~2003年 |
17% |
16% |
12% |
徘徊在12%~12.5%%之间 |
注:2000年部分国家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美国约58% ,德国约54%,英国约55%。
材料二
材料三据有关数据显示:1953年至1978年,我国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039个百分点,而1979至2005年间为0.209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
投资、消费与出口被称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投资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说明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一、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在GDP中的比重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2003年 |
2007年 |
|
投资率 |
62.1 |
65.4 |
65.7 |
62.0 |
57.5 |
61.1 |
55.5 |
52.5 |
消费率 |
38.2 |
34.9 |
38.5 |
35.2 |
40.8 |
36.4 |
42.3 |
36 |
注:目前,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0%,上中等收入国家为18%,高收入国家为19%。
根据材料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类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消费者,能否接受“绿色消费”的理念,并扎实地付诸行动,将会关系整个人类的命运。
(3) “绿色消费”理念,告诉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