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世界。
(1)减少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雾霾天气的发生。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X的化学式是 。
(3)春季停止供暖后,暖气管道最好注满水以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
(4)农家院食品有鱼、大米、黑木耳、山野菜等,这些食品深受游客喜爱,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5)NaOH的俗称是 ,它可用于制备消毒剂(NaClO),
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6)为改良酸性土壤,可向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填俗称)。
(7)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例如,缺 元素可能引起佝偻病。
小明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红磷,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①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②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
③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肉眼可见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
【实验理解】(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
A.浓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浓氨水和浓氨水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不变色和变色。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项目是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实验延伸】某同学对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速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①制备“标准色”溶液:取浓度为20%的5mL浓氨水、20mL酚酞溶液注入小烧杯,并给小烧杯蒙上塑料薄膜。
②另取适量药品用一只大烧杯和两只小烧杯仿照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并测定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所需的时间。
【问题探究】
(4)给“标准色”溶液的小烧杯蒙上薄膜的作用是。
(5)想尽快使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方法是,还有一种方法是。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此方法制取氧气最好,其优点。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要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目的是,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
(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下面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我能说明水的作用。
A瓶中的水:。B瓶中的水:。C瓶中的水:。
小宇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他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根据以上假设,请你对他的失败原因做出相应改进:
A:;
B:;
C:
吸收了你的意见,小宇终于成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