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且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1)惠玲同学实验过程:
a.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她立即准备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可可组长马上给她提示“等等……”。惠玲同学立即明白了,还应将天平 ,再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
(2)小组中佳莉同学认为这样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下数据:
烧杯规格 |
500ml |
250ml |
100 ml |
50ml |
空杯质量/g |
146 |
100 |
46 |
34.5 |
杯和剩余油的质量/g |
151 |
103 |
48.5 |
35.8 |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验证了佳莉同学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实验使用的是100 ml的烧杯,则计算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时,需要减 g,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将会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改进惠玲同学测食用油密度不合理的操作:
a.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 的总质量m;
b. 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 的总质量m′。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1)让入射光沿 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 上可看到反射光 ,若将纸板 向后折,将 (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在 。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 两侧的 和 ,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方向射到 点,光会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次数 |
|
|
1 |
|
|
2 |
|
|
3 |
|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 、 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和橡皮筋伸长量△ ,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 的物体时,橡皮筋 的伸长量为 ,橡皮筋 的伸长量为 。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 ”或“ ” 。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
在测量标有电压为 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 ,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下降,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压 |
2.5 |
2.1 |
1.7 |
1.3 |
0.9 |
0.5 |
0.1 |
电流 |
0.28 |
0.26 |
0.24 |
0.21 |
0.19 |
0.16 |
0.05 |
(1)根据题目要求,请用笔画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
(2)从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 (选填“ ”或“ ” 端滑动。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为 ,小灯泡不接入电路时,其电阻最接近 。
(4)对比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电阻值,我们得出结论:随着小灯泡灯丝温度不断降低,小灯泡的电阻逐渐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中测量直径为
的凸透镜焦距并观察成像情况。将尺寸很小的球形小灯泡
作为光源固定在“0”位置处,光屏固定于光具座上标有
的位置处。
(1)实验前调整小灯泡,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让它们在 。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从紧挨着小灯泡的位置 处)缓慢向右移动,同时测量光屏上亮圈的大小,当光屏上的亮圈直径为 时,停止移动凸透镜,此时凸透镜在光具座上 处,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连续向右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标有 的位置时,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小灯泡的像。
(3)若固定小灯泡在“0”位置处,移动凸透镜和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小灯泡的像。
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当水温度接近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沸腾 后停止加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 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认为把水加热至沸腾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