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呈球状,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具有抗原特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简称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简称N蛋白)。HA和N各有“本领”,前者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后者则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布形式通常与其功能相适应,如①与多糖结合后的功能是 ;贯穿在结构②中的蛋白质⑦的功能可能有 (至少写出两点)。
(2)H7N9禽流感病毒在复制时,直接参与合成红细胞凝结素的细胞器是
(不考虑能量系统)。假设H7N9流感病毒基因由m个核苷酸构成的8个负链的RNA片段组成,则该病毒基因组中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H7N9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随后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
(4)禽流感病人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如果服用头孢霉素是否有疗效?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5)通常每一种病毒都有特定的感染对象,例如人流感病毒主要在人际间传播,而禽流感病毒主要在鸟类及家禽间传播,一般不会跨物种传播,科学家发现病毒遗传物质序列通常与被感染对象遗传物质序列有相似的片段。现在,禽流感病毒(H7N9)能感染人类是由于 ,但暂时还没有在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如果猪同时感染H3N2(人流感病毒)和(H7N9),则可能发生 ,最终能产生在人际间传播的新型流感病毒,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2)x代表值,y代表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设对照的目的是
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等物质。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同时也证明了线粒体是一个的细胞器。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说明
一鹅膏蕈碱虽然抑制的过
程是(填序号),但是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某种从外地引进的农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农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
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溶液,装置乙作为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处理,放在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2)然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溶液,装置乙作为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放在 等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微生物A提取物 |
微生物B提取物 |
微生物C提取物 |
|
颜色深浅程度(以“+”多少表示) |
+ |
+++ |
++ |
(3)综合步骤(1)、(2),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Scm3/h;实际光合速率为
Scm3/h。(注: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即可。)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4列中每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试剂(ml)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
pH7.5的缓冲液 |
0.2 |
0.2 |
0.2 |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0.3 |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微生物B提取液 |
||||
微生物C提取液 |
0.1 |
|||
www.k@s@5@u.com高#总体积 |
2.0 |
2.0 |
2.0 |
2.0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试剂,摇匀后,进行加热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不同酶本身的。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某种从外地引进的农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农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
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 溶液,装置乙作为 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 处理,放在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2)然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 溶液,装置乙作为 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放在 等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微生物A提取物 |
微生物B提取物 |
微生物C提取物 |
|
颜色深浅程度(以“+”多少表示) |
+ |
+++ |
++ |
(3)综合步骤(1)、(2),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 Scm3/h;实际光合速率为
Scm3/h。(注: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