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B、C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图2表示某种环肽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细胞结构Ⅱ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在乳酸菌中,______(有,无)细胞结构I,其细胞内含有胞嘧啶的核苷酸有_______种。含有尿嘧啶的核酸在酵母细胞内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核酸的生物学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b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若E为胃蛋白酶,请写出与b→E密切相关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
(3)图2中环肽是氨基酸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形成;该化合物中含有___个游离的氨基。
(4)大分子物质A、B均是以________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在由小分子a、b分别生成大分子物质A、B的过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物是______。
(5)若要观察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先用___________处理细胞,既能改变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又能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与染液结合。
下图表示某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有。过程②常用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
过程④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2)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
(图上标注了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两个基因(用图中基因字母符号表示),以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的准确插入。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结果是在含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3)限制酶Ⅱ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及切割位点为-G↓ACGTC-(“↓”表示切割位点),请在答题纸提供的双链上标出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上的碱基。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4)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5)图3中含有条食物链,生物B、C的种间关系为。
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步骤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F组 |
配制溶液 |
蒸馏水 |
30mg/L 2,4—D溶液 |
50mg/L 2,4—D溶液 |
80mg/L 2,4—D溶液 |
110mg/L 2,4—D溶液 |
140mg/L 2,4—D溶液 |
选择插条 |
选取该植物生长、带芽数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并编号 |
|||||
浸泡插条 |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h |
|||||
扦插及培养 |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
|||||
实验结果 |
![]() |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mg/L之间。
(3)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具有性。
(4)有人提出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用适宜浓度2,4—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
b.,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
c.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没有影响。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①,②。
(2)物质Ⅰ的化学本质是,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和线粒体。
(3)图中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填数字序号)。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其体液免疫是否受影响?
(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①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②图2中的FasL称为死亡因子,Fas称为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
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所损伤。下图甲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为图甲中神经元A和B之间形成的突触的放大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乙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A中的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2)图甲中,神经元D所在的部位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3)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
(4)皮肤感受器被扎之后,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先后变化情况是。
(5)皮肤被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神经冲动会由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
(6)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胸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屈肌的反应是
(“无反应”、“收缩”或“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