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材料这样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正如恩格斯所言,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氏族制度的最后残余也随之而灭亡了”。恩格斯评价的是()

A.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制定“陶片放逐法”
D.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改革()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 )

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