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认为德国“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20世纪以来德国“拷打世界”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美国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该规定的实质是

A.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B.进一步肯定联邦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C.限制南部11个蓄奴州的立法权 D.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美国既避免了各州的松散状态,又防止中央权利过分集中的体制,美国确立了

A.邦联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 D.总统制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议会发生的变化
B.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
C.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