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
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新三民主义 | B.毛泽东思想 |
C.新民主主义 | D.邓小平理论 |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②①③ |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