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适应了时代潮流的精神,集中体现在( )
A.提出要反对清政府 |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C.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D.建议国共合作 |
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 |
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
C.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 |
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 |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
意义 |
文艺复兴 |
人文主义思想 |
启蒙运动 |
理性精神 |
达尔文进化论 |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
A.神本化、人本化 B.理性化、科学化
C.宗教化、神本化 D.科学化、宗教化
亚里士多德:“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平民起来反抗贵族……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材料表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 B.废除债务奴隶制 |
C.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D.推行财产等级制 |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
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古有称“台员”、“大员”、“大湾”、“东番”、“笨港”、“北港”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沙,乃“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之意。台湾在元代被称为
A.琉球 | B.澎湖 | C.泉州 | D.番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