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一项即可,2分)
(3)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一位即可,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唐一代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步辇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
(3)材料二所示《步辇图》是唐代哪一位画家的代表作?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戚继光
材料三 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我国一直以来都注重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二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元朝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积极作用?
(2)清朝初期对西藏宗教首领采取了册封制度,除顺治帝册封达赖外,康熙帝还册封了哪一个喇嘛教首领?
(3)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篇】
(1)下图所示制度最初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以完善,请写出这种制度的名称。

【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作什么?
【民族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交流篇】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所要到达国家的名称和目的。
【感悟篇】
(5)综上所述,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⑴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⑶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