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材料三 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
材料四 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积贫”原因是什么?(2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 恩格斯《反杜林论》
(1)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
造了资本主义, 你能从材料一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
(2)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黑暗”,材料中的启蒙学者各
提出怎样的设想?试举例说明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些主张有何具体实
践?各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说明启蒙学者的“理性王国”有何弊端?19世纪的文学对此有何
反映?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三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疾,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四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3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材料四,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 “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第二次失败”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近代中国史实加以说明。
(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鈺《改变中国》
材料二今日国势,危险极矣,仁人志士,奔走骇汗,大声疾呼,日谋所以救亡之法。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政体不更,宪法不立,而武备、实业终莫能兴也,则曰讲求政治,讲求法律。民智不开,民气不伸,而政治、法律卒莫能变也,则曰讲求学问,讲求教育。……今日外患之侵,急于星火,而我始讲求学问,讲求教育,呜呼晚矣!
——《与同志书》原载《游学译篇》1903第七期
材料三这个古老的文化是在变,并向现代化的方向亦步亦趋的在变。但它却没有听从任何人或神的指示去“摇身一变”。相反的,这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任何力量也不能“揠苗助长”强迫它跳跃前进。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1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社会上“救亡之法”有哪些?你认为实现救亡的前提是什么?(7分)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说“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 ?(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而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拼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产生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举一例)。(6分)
(3)近代以来,工业(或科技)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或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而中国却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姗姗来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迟到”的原因(任选其中两次作答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