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则民主”向“程序民主”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原则民主”(指自由、平等原则)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
| A.《人权宣言》 | B.《权利法案》 | C.《独立宣言》 | D.1787年宪法 |
下图《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漫画,画中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共八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
|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比重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