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指出:“这个东西,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6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
请完成:
(1)这是毛泽东针对哪一事件结果的评论?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的“双方”“协定”分别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物资相当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他们生活在几十个人组成的小集体中,为采集、狩猎、捕鱼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请完成:
(1)材料中描写的是哪一社会的情况?
(2)材料中的“小集体”指的是什么社会组织?
(3)这一社会组织的产物有何作用?
(4)这一社会组织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人类社会形成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部落。因为当时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同时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请完成:
(1)材料一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怎样?为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