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
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时,研究人员对该时期此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做了统计,并归纳成表格数据(下表),他统计的大约是
自耕农 |
地主 |
佃农 |
工人 |
商人 |
|
占总人口比例 |
11% |
23% |
35% |
21% |
10% |
A. 明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汉代江南地区
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 |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耕作技术的发展是精耕细作的突出表现,下列能够代表当时先进耕作技术的是
A.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出现 | B.东汉时期使用曲辕犁 |
C.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耕 | D.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