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元曲欣赏》 | B.《诗经》 | C.《全汉赋》 | D.《全唐诗》 |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当时的形势看,这次战略大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
| B.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
|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 D.右倾教条主义的危害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在中国,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30年中国近代化的内涵是( )
| A.资本主义化 |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
| C.民族独立和富强 | D.新民主主义化 |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上述内容可能出自()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新民主主义论》 |
| C.《论联合政府》 |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体现了材料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是()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本主义 | D.民生主义 |
李嵩的《货郎图》(如下图),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下列作品中与《货郎图》同属一类的是()
| A.《女史箴图》 | B.《游春图》 |
| C.《清明上河图》 | D.《墨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