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北宋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而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家顾炎武,则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可见,二人的些许主张呈现出相同,但更多的却呈现出二人主张的“本质不同”。以下对二人主张“本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前者服务于加强专制统治,后者的主张则体现经世致用 |
B.前者将儒家封建纲常伦理上升到天理,后者则批判继承 |
C.前者根本上服务于加固封建专制,后者则体现民主进步 |
D.前者是封建专制强下的产物,后者则是民主政体的产物 |
“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去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了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出自(上海研究资料))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国民大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
B.中学西渐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既要学习西方工商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一规定()
A.出自《北京条约》 | B.英国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
C.是1842年取得的特权 | D.英国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
唐朝时蒙古高原一带先后建立的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①靺鞨②突厥③回鹘④匈奴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② | D.③④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指南针 | B.活字印刷术 | C.造纸术 | D.火药与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