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革新 | B.仁爱 | C.齐物 | D.节用 |
《韩非子》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注:朝夕——东西方向;惑——迷失方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指南针技术十分成熟 |
| B.战国时期使用司南辨别方向 |
| C.这是司南技术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 |
| D.《韩非子》等不是科技著作,无参考价值 |
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
| C.国力的强盛 |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 A.都城不在洛阳 |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
|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 A.批判神权统治 | B.鼓吹人性解放 |
| C.倡导思想自由 | D.构建民权政府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