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下面与“言事官”职能相一致的是()
A.太尉 | B.通判 | C.中书门下 | D.内阁首辅 |
“开展小麦双千斤县、三千斤社、五千斤大面积丰产田、万斤高额丰产田运动”“人民公社万万年,‘一大二公’坐大船;政社合一无制约,斗人斗地又斗天。”这些新中国历史上的歌谣()
A.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建设以大办农业为中心 |
B.说明农业合作化运动违背经济规律 |
C.证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D.折射出特定时代狂热浮躁的社会面貌 |
下表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商办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注) |
||||||
设 厂 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 厂 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 厂 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
(第一时期)1872~1894 |
53 |
1687 |
9.6% |
19 |
16196 |
33.1% |
103 |
28000 |
57.3% |
(第二时期) 1895~1913 |
463 |
90801 |
41% |
86 |
29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A. 在第一时期,外商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有关
B. 在第一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有较大发展,与晚清新政奖励实业有关有关
C. 在第二时期,商办企业发展迅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有关
D. 在第二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呈现下滑趋势,与甲午战争有关
有学者在评论近代中国某场战争时指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下列言论代表了这场战争后中国救亡思潮主流的是()
A.“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D.“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
王夫之曾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家天下”的传统观念 |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
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 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