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多极化 |
B.基于单一文明的政治格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
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 |
D.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
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日税率,各种商品进日税平均提高约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日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
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
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
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C.垄断组织的推动 |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
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
A.自由放任 | B.重商主义 | C.国家垄断 | D.计划经济 |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 B.商业贸易的成熟 |
C.手工业的发达 | D.工业革命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