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西藏以和平解放为起点,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走上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西藏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同达赖集团和国际敌对势力的长期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的。长期以来,达赖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策动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叛乱失败逃亡国外后,达赖集团更是与国际反华势力沆瀣一气,不断煽动国际舆论,大肆从事反华分裂活动。据此完成:
(1)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举世公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你能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说明这个结论吗?试试看!
(2)谈谈你对分裂祖国行径的看法。
从14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逐渐步入近代社会。欧洲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近代史既是人类认识范围、活动范围、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有三大杠杆,即政治革命、思想革命、科学革命。请回答
(1)列举一位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并简述其主要贡献。
(2)这一时期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革命、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3)请根据表格中的示例完成表格内容。
14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社会巨变
项目 |
|
社会制度 |
|
生产方式 |
|
思想观念 |
|
工厂动力 |
示例:从人力或水力变为蒸汽机 |
欣赏下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漫画:
漫画一《》漫画二《胜利》
回答问题:
(1)从漫画一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请为漫画一命名。
(2)列举漫画二中“烟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贡献两例。
(3)“雪茄+长烟嘴+烟斗”与“V”的寓意各指什么?
(4)二战中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什么?
(5)漫画一与漫画二中的最后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4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三: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表)
曝光企业 |
代工产品 |
曝光内容 |
武汉某有限公司 |
电子元器件 |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
苏州某科技公司 |
触摸屏 |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
请回答:
(1)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中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谁?写出麦哲伦的贡献。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二所示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图三所示产品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依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
(5)从材料三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你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小商贩柴可夫斯基因贩卖农产品而发了家。1919年的一天,他把从巴库贩来的大米运往基辅途中被红军扣留,大米被没收,红军给他开了张收条。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三
(1)材料一情形的出现与什么政策有关?后来取代他的政策有何特点?
(2)如果说材料二中列宁知错就改后在经济方面做出了变动,那么在政治方面他是如何做的?
(3)材料三中1929年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请问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何种具体措施?
(4)苏联有受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吗?此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的位次发生了很大变化,请问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