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4分)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到了以下资料:(8分)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办主题班会,假若你是该班的同学,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至少回答一种途径)(1分)
(2)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从这两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对两国的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1分)
(3)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是什么?(1分)
(4)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2分)
(5)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33年的起点是什么?(1分)
(6)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道路。(1分)
(7)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1分)
4月27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中学生历史报》准备出一期纪念专刊。设置了以下几个学习板块,请你一起参与探究。(7分)
【理论先导】(1)从图一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指导思想源于近代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简要说说辛亥革命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方面的作用是什么?(3分)
图一
【革命第一枪】(2)结合图二指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在哪个城市?(1分)
图二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精神传后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黄埔军校创办于( )(1分)
A.戊戌变法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北伐战争中,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第四军 __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奋勇杀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1分)
A.周恩来B.贺龙
C.叶挺 D.刘伯承
【两岸谱新篇】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l0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5)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几代领导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选自习近平讲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此后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哪些弯路?(至少两件,4分)
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说说,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两件,4分)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此事件前后两个阶段在宣传内容上有何变化?
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你怎么看待这场运动?
材料二:继5月4日的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反映的运动“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结合所学分析哪一社会力量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由此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时期,新时期是指哪一时期?
西汉和唐朝国家统一,文化昌明,几位帝王文治武功,在古代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他到长安直接向武帝上书,武帝很赏识他,相见恨晚,立即任他为官,后来一年内竟将他升官四次。
-----选自中学历史课本材料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董仲舒、主父偃分别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帮助汉武帝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顶峰,这个顶峰是什么局面?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割大腿上的肉)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大臣向太宗进谏“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基础,结合材料,你认为太宗的哪些治国举措有益于“贞观之治”的出现?(两条即可,6分)
结合材料,分析两位帝王在其统治期间都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