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让人疑惑的国度】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独领风骚两千年,日本通过虚心学习和吸收中华灿烂文化,迅速从中国周边落后国家的行列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东亚地区强国;在近代,“大英帝国”独领风骚三百年,日本通过虚心学习和吸收欧洲先进文明,又从亚洲落后的封建国家行列中脱颖而出,一跃跻身于白人列强行列,而一旦国力增强,便毫不犹豫地每隔数年至多不超过十数年就对亚洲邻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或进行一次外交讹诈,甚至不惜挑战昔日的先生而先后与德国、英美一决雌雄。
——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学说知识,概括说说材料一中所述日本两次通过“虚心学习”分别使日本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2)试用19世纪末的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一所述日本“一旦国力增强,便毫不犹豫地每隔数年至多不超过十数年就对亚洲邻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或进行一次外交讹诈”。材料一中所述“与德国、英美一决雌雄”分别是在哪次战争中?
【令人迷茫的历史】
材料二 当这个新兴的大国遵循欧洲大国均势原则的时候,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二所述“新兴的大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是在什么时候?用20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该国“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
【发人深思的话语】
(4)“大道行思,取之行远”,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你认为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并在大国历程中“行得稳而远”,我们应当从上述两个国家的历史中吸取怎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拟收复河湟(1874年,左宗棠平定甘肃河湟地区人民反清起义)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向西边看过去)正殷(繁忙),断难遽(着急)萌(产生)退志,当与此虏周旋。”
——左宗棠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
材料二 “China can not miss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 st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费加罗邮报》引用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名言
材料三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与此虏周旋”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说说巴黎和会对顾维钧的外交诉求作出怎样的决议?
(3)材料三所述要收回的是哪个地方?
(4)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对待哪一问题上具有着坚定的意志与决心?
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所述“30多年的伟大实路中走出来”和“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所述“中国道路”被称为什么?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为此,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大国法则”的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摘编,请你参与,回答问题。(共12分)
[法则一: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则二:科技引领]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列举瓦特、牛顿在科学技术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法则三:领袖引领]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而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3)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林肯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历史启示]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4)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何借鉴?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及时间。农民获得“改革红利”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邓小平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