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L,根据F=G=ρgV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方法   (填“1”或“2”),另一方法不可行的原因: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如图所示,光纤是信息传送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光导纤维中,利用激光不断发生(选填“折射”或“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

(2)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A.灯亮,电铃响  B.灯亮,电铃不响  
C.灯不亮,电铃不响  D.灯不亮,电铃响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①;②
(3)根据图(填甲、乙或丙)原理设计出了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该装置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诞生于19世纪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进入21世纪,伴随着汽车的普及,现实中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着我们,回归传统和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骑上你的自行车”成为倡导 “国际无车日”(9月22日)活动的宣传用语。“国际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唤起民众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如何走出既有速度和效率又能减少拥堵和污染这个两难的境地,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了。

(1)电动自行车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观察如图所示电动自行车的结构图,完成下表A、B、C三处填空。

(2)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表中有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与单位不一致,请你指出并改正。
(3)小明发现向前匀速行驶此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关闭电源后按下喇叭开关,喇叭仍能发声。这一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相同()
A.电动机原理 B.发电机原理
C.电报机原理D.电磁继电器原理

在探究“阻力对运动影响”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从而研究水平方向上的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由于具有___ _______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2
0.1
0.4
0.3


(1)对该同学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后发现他的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其表现在于:
(2)图乙是测力计的放大图。结合图甲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是
(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