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C.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 B.甲状腺被切除 |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
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下图甲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乙
A.图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
B.图中结构1的末鞘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 |
C.图中②结构与⑤的形成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
D.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 |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①②③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