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蒋氏大戚,汪然而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汪然而出涕( ) (2)则久已病矣( )
(3)乡邻之生日蹙( ) (4)谨食之( )蒋氏在文段的自述中,从哪几方面进行比较?
[答]
蒋氏自述的话中有两层内容,请用简洁的话予以概括。
(1) (2) 本文的主旨是 。
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目的的句子是 。
文段中“熙熙而乐”怎样理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答] 。翻译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本文的作者是代的。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是马也 是:翻译下列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的句子回答)
本文短小精悍,通篇运用寄托了作者
之情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共8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2)更互用之()
(3)则字平如砥()(4)有奇字素无备者()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④往往馕粥不充()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⑦,天上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指木板④ 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⑦ 道:哲理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望城二里许()②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③予愠为戏() 选出与例句“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或置酒而招之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予 爽 然 思 渡 者 言 近 道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阅读下面二段选文,完成小题。
古文欣赏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