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2年12月,H市市委依据该市民盟市委的提议,就该市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市市委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一些普通村民就古村落保护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在H市加强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的建议》。这份建议提交市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材料二 近年来,H市市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保持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廉租房、冬季大气污染、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等重要民生问题。通过民生工程拉动发展,通过发展切实改善民生。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说明H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的政治学依据。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亚太地区是一个大家庭,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继“中国梦”、“亚洲梦”之后,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并描绘了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梦”鲜明图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会议通过的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既为实现“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同频共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中国梦”与“亚太梦”能够实现“同频共振”的理由。
2014年山东某市按照中央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该市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法治示范建设,让村民参与法治建设,实现了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目的,走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全新路径。
结合材料,请写出该市“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唯物辩证法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2分)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和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关注“三农”,这让家在农村的高中学生小李十分高兴,他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向村委会建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就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发帖形式在县政务微博上留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小李积极“建言献策”方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