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广东是国内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第一富省。但广东老百姓还不能称为“富民”, 近几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增长率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分享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得到实惠。
材料三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位,作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广东必须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为此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以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引领打造升级版的产业集群;必须以内需为主推力,以区域协调拓展空间;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形成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广东省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理论依据。
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和“五位一体建设”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引起了某校时政小组的关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广东要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应把握以下主要着力点。
着力点 |
措施 |
|
1 |
把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作为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关键 |
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城市聚集资源和要素的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引领带动全省经济转型。 |
2 |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好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产业 |
要根据不同层次,发挥科技、资本、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又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3 |
更加重视城镇化建设的投资效益 |
积极拓展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
4 |
进一步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转移支付、户籍和义务教育等相关制度,积极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健全社保制度。 |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从中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3年1月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覆盖近2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近6亿。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1)根据上述内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图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图一).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图二).
图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
图二
注: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1)材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困境?(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走出哭泣曲线的怪圈
(3)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拾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以“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
(1)结合材料说明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2)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市某校组织了一个班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
现有劳动力 |
2 032人 |
2年内预计 新增劳动力 |
95人 |
|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
初中文化水平 以下者 |
163人,约占42% |
初级工及无技术 等级的人员 |
306人,约占73% |
|
实现再就 业281人 |
就业企业 |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
就业领域 |
第二产业83人,第三产业218人 |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8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为A市政府和劳动者提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12分)
(3)结合材料中的就业现象,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课题研究的目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