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5%。
材料二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但总体看城镇化仍然滞后。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很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但却还不能在城镇稳定居住生活,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还在35%以下。
材料三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四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积极推进城镇化的经济意义。
(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2009年3月底,政府工作报告资深起草人刘树成在中国政法大学发表题为《金融危机下中国特色的再崛起》的演讲,详细介绍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台前幕后。他说,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务院即以此为基础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初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形成送审稿,送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2009年2月上半月,国务院以征求意见稿为蓝本广泛征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的意见,2月底报中央政治局讨论进行再修改,3月5日由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工作报告后根据两会的意见再做修改并定稿,最后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1)上述材料体现了党、政协、国务院、全国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起什么作用?(8分)(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具有巨大的优越性。(8分)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成就展”自6月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以来,吸引很多人前往参观。有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新疆改水防病工程实施以来,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进入农牧民家,新疆贫困地区的400万农牧民从此告别饮用不卫生“涝坝水”的历史。由于饮用了卫生水,各种介水传染病、水质地方病明显减少。被誉为丝绸之路明珠的古城喀什,上世纪70年代只有3平方公里,如今已达45.55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几家手工作坊,今日已拥有棉纺、丝绸、电力、建材等十几个门类、560多家企业,2008年工业总产
值突破5亿元。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妇女不再受压迫和歧视,新疆各族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男女平等。如今,在新疆的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巾帼英雄的身影,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上世纪,农民烧火做饭多用树枝或红柳。现在,不少农户做饭用上了洁净环保的液化气。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倍。
假如请你担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成就展”解说员,你将从哪些方面向参观者解释新疆产生如此巨变的原因?(12分)
2009年6月4日上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他强调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领导集体的核心。乡镇党委书记官不大,事不少;权不大,责不小,乡镇党委书记的品行、作风、能力如何,决定了领导班子的面貌,决定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乡镇有了一个好班长,才能有一个好班子;有了好班子,才能有一支好队伍;有了好队伍,才能开创乡镇工作的好局面。
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2分)
材料: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党。
结合材料,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为什么关键在于党?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险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