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眼睛放在电脑和手机的屏幕上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发展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言论自由时代,但这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目前同络虚假信息、诈骗行为时有出现,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此后又颁布过诸多“规定”,但仍不能跟上“网情”。加强互联网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治理完全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材料二 “微”字是2012年度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向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和公民的知识,评析“互联网的治理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实现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材料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2)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 |
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
|
美国 |
43% |
超过20% |
中国 |
不足4% |
2.5% |
材料二:美国的决策者历来认为,美国的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都要强大,就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1)你从材料一中发现了什么问题?(4)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6)
(3)从材料二中,我们如何看待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最美军嫂”、“最美中学生”……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2012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等单位在京召开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会上宣读了中央文明委《关于广泛开展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兴起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热潮,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并结合材料以“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温总理上述讲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影响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谈谈你的认识。
2013年1月有同学学完了《文化生活》以后认为:流行文化就是经典文化,大众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