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南京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自2008年9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 B.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
有历史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先后兴起,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 B.是不是商品生产 |
C.所有制及经营方式 | D.客观上是否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据《肇城志·东南十一·徽州府》记载:明朝中叶以后新安商人兴起,“商贾四出”,活跃于国内及日本、东南亚等地。对此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明清之际东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说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 D.反映明清统治者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