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也就是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8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兴起并发展,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被认为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材料二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美国宪政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用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成就。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
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
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以下选项中最早出现上述现象的应该是
A.西汉的长安 | B.唐朝前期的洛阳 | C.北宋的开封 | D.南宋的临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