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
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实质指五四运动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 B.《红色中华》 | C.《中央日报》 | D.《民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