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国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是( )
①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 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
|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一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A.42、7、5、2 | B.7、42、5、2 |
| C.5、7、42、2 | D.2、5、7、42 |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
| B.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
|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
| D.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
|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
|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
|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 A.工业革命兴起 | B.垄断组织产生 |
| C.海外殖民扩张 | D.民主制度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