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为69 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 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下表为我国历年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完成题。

时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
1992
1996
2000
2002
2006
2011
城市人口
比重(%)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7.63
29.37
36.22
39.09
43.9
51.27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反映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A.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B.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D.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日益重视

题中材料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下列省区市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肯定超过51.27%的是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以前,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①、②、③、④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是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左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右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中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因为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右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10个省(黑、吉、辽、冀、豫、苏、皖、赣、湘、鄂)。读“10个省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粮食生产集中布局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A.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B.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C.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D.利于农药和化肥的集中高效使用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形势严峻,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18 亿亩)应
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A.禁止建筑、交通、城市建设等占用耕地
B.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受灾耕地面积,复垦荒地、废矿区等
C.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蔬菜、瓜果等种植面积
D.逐渐取消生态退耕

读我国常年10 月30 日初霜南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甲地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乙位于渭河谷地,关于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广布 B.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C.河流终年不冻 D.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