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分子”、“ 原子”、“ 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填“<”、“>”、“=”)铜丝b的质量。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承担了某项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已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将0.17gX气体由注射器A缓缓送入B装置(B装置中的空气已预先除去),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用D装置抽取收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如下:


(1)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g,X中一定有元素。
(2)经测定,D中的气体由一种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密度是1.25g/L,试推测该气体的化学式是,其质量是g。(常见气体密度如下)

(3)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CaO、Na2O、 CO2、 CuO ②S、C、P、Cu 
③O2、MgCl2、Na2SO4、KNO3  ④HCl、H2O、H2SO4、HNO3
(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①___,②___,③___,④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颜色为绿色,该物质是_____。

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下列信息:
信息1: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信息2:下图分别是海水和人体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钠元素。 我国青海湖是个内湖,其湖水是不能流到大海中,湖水与海水相似也是咸的,而地球上多数的湖水是淡的。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规律和水的天然循环的角度看,海水中钠元素的含量比较高的原因是
(2)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海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大”或“小”)
(3)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原因是
(4)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5)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
,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1)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2Mg+O22MgO B.CaO+H2O ="==" Ca(OH)2
C.2KClO3 2KCl+3O2 D.CaCO3CaO + CO2

E.H2 + CuO Cu + H2O F.HCl + NaOH="==NaCl" + H2O
(2)含有高价态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