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美国《1787年宪法》 |
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 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