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民主德国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 |
| C.丘吉尔“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 |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 )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
|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
|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
|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
|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
|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
|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
|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
|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
| D.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