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完成: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材料解析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三: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社会状况?
(2)武帝之前的这段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段统治为
(3)为了加强政治方面的统治,武帝接受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接受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为了加强经济方面的统治,他将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材料三反映了该朝代在武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制度创新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语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召开一次,投票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材料四: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在政治方面“便国不法古”的重大措施中得罪地主阶级的是什么措施?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治家所进行的改革有什么特征?他们的改革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3)材料四中的两位杰出人物在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上进行了哪些创新?
(4)今天的浙江省中“省”来历与哪个朝代形成的行省制度相关?
【开放交流能互补】文化的传播、沟通、交流,是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人物贡献密不可分?元朝时有一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经过此路线来到中国,他是谁?
(2)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哪一宗教开始传入中国?这一宗教在传播的时候,不同的国家宗教建筑有不同的风格,说明了什么?
(3)人口移民也是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4)比较隋朝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你认为在传播文明方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分布图,回答问题。(每一个空格1分,共11分)
(1)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C为___________流域,D为___________流域下游和三角洲。
(2)从文明起源看,E地为文明,也是文明之源。
(3)图中文化源地最初都获得最大突破的方面是__________(序号)。
①农业②商业③交通运输业④ 工业
(4)以下文明成就所对应的文化源地正确的是__________(序号)。
①A——太阴历②B——字母文字③C——青铜器④D——金字塔
(5)以文字要素为例,创造楔形文字的是________(字母), 甲骨文的是________(字母)。
(6)法显去天竺,天竺即图中________(字母)位置,是为获得教的经典。这一宗教最主要的教义是宣扬“ ”。
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请回答:
(1)科举制开始于什么朝代?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比,科举制有何优点?
(3)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题目选自什么?
(4)为什么明清以后,科举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