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H1=﹣26.7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50.75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H3=﹣36.5kJ•mol﹣1
则反应FeO(s)+CO(g)═Fe(s)+CO2(g)的焓变为()
A.+7.28kJ/mol | B.-7.28kJ/mol | C.+43.68kJ/mol | D.-43.68kJ/mol |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 mol/(L·s) B.υ(B)=0.3 mol/(L·s)
C.υ(C)=0.8 mol/(L·s)D.υ(D)=1 mol/(L·s)
符合下图的反应是
A.X+3Y![]() |
B.X+3Y![]() |
C.X+2Y![]() |
D.5X+3Y![]() |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297.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g)|△H|="297.23" kJ•mol﹣1 |
B.S(g)+O2(g)═SO2(g)|△H|<297.23 kJ•mol﹣1 |
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
D.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断裂1mol A﹣A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
B.每生成2mol AB(g)吸收b kJ |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该反应热△H=+(a﹣b) kJ•mo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