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
B.Mg3N2+6H2O=3Mg(OH)2↓+2NH3↑ |
C.Cl2+H2O=HClO+HCl |
D.NH4Cl+NaOHNaCl+NH3↑+H2O |
.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D2AB.C2B
C.C2A D.D2B
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的一种晶体类型与金刚石相似,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A.硝酸钠和金刚石 | B.硅晶体和水晶 |
C.冰和干冰 | D.苯和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SiC中,Si显正价、C显负价是因为C的电负性大于Si的电负性 |
B.由于H与F的电负性差值为1.9大于1.7,所以HF是离子化合物 |
C.基态C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最多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 |
D.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因此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极性最大的是:
A.H2S | B.CH4 | C.NH3 | D.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