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休渔:为保证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并使该种群数量能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
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右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乙→丙 |
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 |
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 |
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
C.燃料中的碳 |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
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活动的特点是( )
A.单向的
B.循环地、反复地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C.逐级递减的
D.快速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