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 
|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 
|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 
|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 
|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 
|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 A.1925—1953年 | B.1954—1964年 | C.1965—1982年 | D.1982—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