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率先发展的地区,在行政改革的道路上继续领先全国一步,他们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以科学民主行政解题”,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破解各种矛盾冲突中获得新的发展。该省推行“幸福指数”,他们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行政考核指标,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打通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分析广东省的有益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
GDP(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年——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
2013年浙江省S县响应省政府“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要求,启动“修老屋,传文化”活动,为此采取四大举措:①安排专项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普查古村落资源,编制富含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村落的相关书籍;②加强重点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到人:③“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堵”是加强危旧古建筑的保护性抢救,禁止损毁,“疏”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满足古村落居民对改善住房的需求:④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在不破坏古村落面貌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民宿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乡村艺术创意园和旅游观光村落。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S县推进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
(2)S县在“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其“政府的责在”的?(10分)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 2OO8-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值(亿元)度比重(%)
材料二 2008-2012年我国村居民收入及家庭消费情况
注: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在在万元以上,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6%左右.
⑴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变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及家庭消费情况的影响,
(3)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统一”的观点分析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12分)
2012年以来,三农问题伴随“用工荒”的出现,更加令人关注。
材料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要采取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教育科技培训政策,造就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针对现存的“用工荒”问题,某校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这是该奖项第八次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戒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